【石化记忆·红色教育基地巡礼⒄下集】巴陵-长岭优良作风红色教育基地
【口播】探寻红色教育基地,铭记中国石化历史。大家好,我是主持人柯梦。在中国石化成立40周年之际,我们一起走进红色教育课堂,重温石化历史。第17站,巴陵-长岭优良作风红色教育基地——
厚重湖湘文化,博大忧乐情怀,半世纪青春汗水,在这里蝶变、破茧成为耀眼的石化明珠——长岭炼化。上世纪60年代,从祖国各地汇聚而来的建设大军,怀揣建设“毛主席家乡的炼油厂”的豪情,以“人拉肩扛、战天斗地”的气概,谱写出“天翻地覆慨而慷”的壮歌。
50余年来,长岭炼化始终坚持“用中央精神做长炼文章”,始终服务于国家需要、人民需要、时代需要,以“艰苦奋斗、争创一流”的拼搏精神奋勇前行,获得国家首批一级企业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,累计加工原油超2亿吨,上缴利税超千亿元,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、推动石化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
【口播】这里,是巴陵-长岭优良作风红色教育基地中的长岭炼化长史展览馆。展览馆面积760平方米,共分“驼鹤山下 筚路蓝缕”“接续奋斗 勇立潮头”等四个篇章,浓缩了长岭炼化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。
大庆油田开发后,我国开始布局新建炼油厂,长岭炼化作为备战工程立项。1965年,石油工业部最初选址临湘县,后因洞内防火防爆问题无法解决,于1968年改在驼鹤山下“靠山、分散、隐蔽”建设。面对环境恶劣、机具匮乏等严峻挑战,万名建设大军筚路蓝缕、艰苦创业,仅用16个月就建成投产一期工程,翻开了我国石油工业自行设计、自行制造、自行施工的新篇章。
一路走来,长岭炼化持续革新挖潜,先后建成聚丙烯、重油催化、800万吨/年炼油生产线等重要装置和生产线,实现产值、税收、效益“三个翻番”。新时代,聚焦提质增效、加快转型升级,实施“环保三年行动计划”,深化绿色企业创建,加快打造洁净高效炼化企业。
【口播】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,长岭炼化将持续用好用活50多年来积淀的传统底蕴和新时代迸发的奋进力量,大力发展“灵活炼油+特色化工”,在建设走在前列的优秀企业新征程上,创造新辉煌!
张勇协助